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奢侈品  > 新奢侈品  > 奢侈评论

LOGO消失后 谁来刺激奢侈品消费?

编辑:阿荣 内容来源: 新浪时尚2012-09-15 22:38

文章导读

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试图通过奢侈品消费来展示自身社会地位,他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件值得购买的好东西。懂行的消费者正在避开那些虚张声势、随处可见的品牌;他们试图在生活中寻找更优质的东西——艺术、美酒、异域旅行以及低调的优雅。

     懂行的消费者正在避开那些虚张声势、随处可见的品牌

  但这些还不够老练的奢侈品购买者面临着诸多拷问:最贵的牌子就是最好的吗?明显的Logo是俗气的标志吗?低调含蓄是好品味,而“Bling-Bling”是坏品味吗?近期,一个观点在奢侈品界引发了争议: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口味正在急速改变。在这个富裕的、渴求着时尚的、成长型的细分市场中,懂行的消费者们正在避开那些虚张声势、随处可见的品牌。他们对“Bling-Bling”的兴趣也在降低;消费者的品味日益成熟,他们试图在生活中寻找更优质的东西——艺术、美酒、异域旅行以及低调的优雅。

 

LOGO消失后 谁来刺激奢侈品消费?
  保守派:中国人会俗气下去的

  市场调查公司Mintel中国区首席调查员Paul French说:“有人误以为中国消费者都很成熟了,把这些人的名字和地址报上来好吗?不明智的购买行为仍普遍存在。即使他们开始学习品酒,但仍处在对西方品味的盲目效仿和对金钱的炫耀当中。”上海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Thoughtful China”的高级创意总监P.T.Black认为,长时间以来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习惯通过西方视野去寻找一种“Bling-Bling”的元素。究其原因,是由于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的混乱。“‘Bling-Bling’是一种意图占领制高点的美学批评。”Black说,“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这种批评是由发达国家加诸中国的,又由一部分中国人加诸另一部分中国人之身——里头藏着多重误读。这个国家的文化等级仍旧森严,每一个群体的审美意识都由核心权力在驱动。”

  不同社会圈子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定义自身、自身在圈子里的地位、自身与圈外人的关系。奢侈品购买和着装风格就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交流路径。Black说:“在中国人的美学观点里,‘Bling-Bling’式的珠光宝气是一种重要传统。背后潜藏的问题是:财富和权力的关系是什么?美学现象和支撑它的深层力量是什么?在我看来,中国人会长期俗气下去的。”

  改良派:中国人渴望布尔乔亚式的审美观

  在北京现代艺术品销售顾问Matthew的眼中,情况完全不同。他承认许多人还没有像西方艺术品顾客一样建立成熟的品味与眼光,但这不是重点。“当前中国的经济收入分层严重,富人都是新富,对外开放还不足半世纪。而在过去的200年间,文化一度变得无足轻重。中国人对文化很饥渴,所以一开始饥不择食。”

  但随着财富的积累和社会地位的改变,中国人品味已经发生变化,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弥补过去的缺失。“中国人,大多数热爱艺术,”Matthew说,在过去的50年里,他们对美的向往被压抑得太久了,“虽说是大规模开放了,但他们没有经历任何的艺术教育。当他们跌跌撞撞地走进画廊,我得对他们说:‘这是毕加索,这很重要’。就像一种电击,但他们需要。”Black也认为Bling-Bling的元素开始变得更“柔和”了。中国人的消费观体现在更谨慎的方式中:优质的服装,珍藏的白兰地,一张毕加索。他们缺乏,但渴望着布尔乔亚式的审美观。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风尚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风尚中国】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edit#fengsung.com

更多关于:   奢侈品消费 | 品牌 | 优雅 | 奢侈品 | 奢侈品牌 | Hermes | Chanel | 殿堂级品牌 | Tod’s | 配饰品牌 | Roger Vivier | Louis Vuitton | Bling Bling   的文章

风尚热点推荐

你可能还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