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集团与阿里水火不容,LVMH笑欢了
文章导读
在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前夕,开云集团旗下的奢侈品品牌们就曾经在美国,起诉阿里巴巴好其他在线电商平台,控告阿里“故意制造假货并在美出售非法商品”。不过,两周后,这些品牌就与阿里达成了暂时的和解,并发布联合声明,表示要共同合作,减少对开云集团的侵权危害。
原标题:开云大战阿里三百回合 却促成老对头LVMH的电商捞钱路
2017年1月,阿里巴巴宣布,与LV、施华洛世奇、三星、资生堂等国内外20多个拍品牌与集团合作,成立“阿里巴巴大数据打假联盟”。联盟中的成员,将与阿里共享知识产股认证、反盗版数据,同时获得阿里提供的技术与数据支持,共同在中国本地实现线上线下的盗版打击、清理行动。
阿里与开云的恩怨情仇之路
阿里巴巴的盗版问题,在近几年集团力图进入国际市场并在美国上市之后,变得尤为敏感。2008年,阿里曾经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加入过恶名市场的黑名单,直到2012年,才被剔除出来,几年中,阿里也不断地向西方表达打击盗版山寨的行动与愿景,并以“亿”为单位,不断下架盗版产品。
然而,并不是每个集团和组织都认可阿里的行为,淘宝上显而易见的盗版商家、产品,依旧刺眼地摆在那里,也不断刺激着别人对阿里的投诉。
美国的服装与鞋类协会(AAFA)就从12年开始,不断地向美贸易代表办公室投诉。从他们去年在对淘宝上该联盟品牌的鞋子进行抽样调查后的结果来看,将近一半的商家出售的都是假货。这些数据都让AAFA认为,阿里巴巴只是形式主义地打假,效果并不显著,并像马云发送公开信,表达自己的不满。为次,阿里在去年8月向AAFA提供大家数据,表示自己已经在12个月内撤下3.8亿个产品、18万间店铺,联合执法机关查封675家生产销售假货的机构。
除了AAFA每年不定期的投诉之外,拥有Gucci、BV、巴黎世家的世界三大奢侈品集团之一,开云集团,也在盗版问题上,与阿里咬得不可开交,几年来,不论是公开场合的相互指责、各种声明、投诉,甚至闹上法庭都不罢休。
在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前夕,开云集团旗下的奢侈品品牌们就曾经在美国,起诉阿里巴巴好其他在线电商平台,控告阿里“故意制造假货并在美出售非法商品”。不过,两周后,这些品牌就与阿里达成了暂时的和解,并发布联合声明,表示要共同合作,减少对开云集团的侵权危害。
上市风波之后,双方又翻脸了,2015年,开云集团再次于美国起诉阿里巴巴,放纵对侵权盗版商品和店家。这一次,马云在福布斯的采访中,放出“绝对不会与开云集团和解”的言论,并嘲讽Gucci买得太贵,理应自省。而开云集团最终也的确输掉了这场官司,毕竟即使阿里巴巴监管盗版不力,也不能证明它正向帮助这些盗版商。
不过,输了官司的开云集团依旧没有罢休,去年4月,因为国际反假货联盟(IACC)纳入阿里巴巴,Gucci联合Tiffany、Michael Kors等品牌,以退出该组织作为抗议。最终,在品牌联合抗议的压力之下,IACC展开内部调查,发现阿里巴巴与IACC领导人质疑Robert Barchiesi存在多重利益关系,将阿里清除出IACC。
开云集团与阿里水火不容,双方在商业领域,自然也不太可能有新的合作,这却给另一大奢侈品集团,LVMH,即文章开头提到的LV所属的另一大奢侈品集团提供了机会。
阿里巴巴与LVMH的合作
在电商力量如此强大的现在,风雨飘摇中的奢侈品品牌势必要为自己另谋出路,而加入现有的电商平台,或者自己开发电商都是他们这些年里思来想去,想走不敢走的一步。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奢侈品品牌们常常苦于看得到吃不到的尴尬境地。趁着开云与阿里的争吵,LVMH顺势与之展开了合作,将渠道铺进了淘宝。
针对淘宝买家普遍的消费承受力,以及不同的奢侈品品类的特性,LVMH首先在天猫进行彩妆品牌的试水,去年,LVMH旗下的兰蔻、雅诗兰黛、Make Up Forever等都进驻天猫。选择化妆品作为电商的试金石,第一是LVMH旗下的丝芙兰(彩妆、护肤品专门商店)其实早有自己的电商平台,经验相对丰富、品质能都得到保障。其次,彩妆品的单价相对较低、但有定期的汰换率,面临的调换货、库存的压力相对更小,也不像箱包等高单价的产品连锁反应而来的电商无法提供的高期待服务。
LVMH旗下美妆品牌纪梵希
LVMH的部分合作,也与与15年进入天猫,去年却推出的Coach遭遇的问题相似,Coach加入天猫后,不仅销量没有达到预期,还被大量的退换货拖累。在天猫上线服饰产品的Burberry也遇到类似问题,开业之初,退换货比例高达24%。
这些品牌遇到的问题,大约与阿里至今无法彻底解决的盗版产品问题有着相同的市场背景。在相对薄弱的产权意识之下、社会对盗版山寨产品的容忍等,都让这些奢侈品品牌的电商之路走得更加艰难。
大平台的态度
其实,阿里巴巴现在与盗版产品的关系,与Facebook和假新闻有些相似,作为一个平台,他们对平台上的产品、内容都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作为一个大企业的企业责任,或许出于自愿、或许受到社会、其他企业的压力,不论是阿里的大数据,还是Facebook的算法,他们都在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是,假货与假新闻一样,有着社会环境的催生和商业利益的诱惑,让打击异常更加困难。
但是,既然为前者带来了流量、利益,而这些产品、内容本身的存在却是侵害他人利益,甚至危害公共安全的,那么作为一个公开的、大到有些“垄断”的平台,中立的态度显然已经不再适用。而现实中,不论是开云集团的争锋相对,还是LVMH的合作共赢,盗版问题已经是阿里巴巴不能回避的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风尚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风尚中国】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edit#fengs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