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奢侈品  > 艺术&收藏  > 艺术精品

李遊宇:一个陶瓷大师的梦想与追求

编辑:时尚先生 内容来源: 风尚中国2016-05-19 11:39

文章导读

2000多年来,瓷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光荣,china(英语,瓷器)成了中国的代名词;近100年来,瓷器却成了中国的耻辱与悲伤,在国外多数成了地摊货,中国陶瓷价格只是日本、德国、英国等国陶瓷价格的1/7。

十年铸就陶瓷魂

1981年,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毕业的李遊宇,因学业出众,被组织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从事人民币设计工作。期间李遊宇临摹了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高水准造币的图案和浮雕,为其浮雕艺术打下了基础。1983年底,李遊宇终于如愿再度踏上陶瓷艺术的旅途。他来到上海,负责筹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和陶瓷研究所,并出任陶瓷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陶瓷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是形象思维与美学升华的结晶,包含设计、选料、工艺、烧制等几十道流程和工序。瓷器的技艺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靠科学技术和创造性艺术结伴而行。行话说,陶瓷需经七十二过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群人协作的结果。精通陶瓷必须精通设计、造型、绘画、装饰等艺术,还要精通材料、成形、烧制等技术与工艺。作为学科带头人,李遊宇带领大家开始了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要掌握并领悟陶瓷的精髓,除了天赋之外,还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精神。1983年至1993年,李遊宇把中国历史上官窑的工艺和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陶瓷制作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无数次的实践。李遊宇把老师的讲义和当时能搜集到的所有关于陶瓷的资料都找回来,慢慢咀嚼品味。

此时,李遊宇已对中国陶瓷开始感到忧虑。中国的窑火虽然延绵数千年不灭,直至今日中国仍然是陶瓷大国,全世界2/3的陶瓷产在中国,但近百年来中国陶瓷在不断滑坡,每况愈下。粗制滥造,一味仿古,缺乏创意,尽管产量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却被排除在世界陶瓷强国之外。而国外一些皇家瓷厂,仍然在学习中国陶瓷的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却使其产品成为世界名牌。

随着研究的深入,李遊宇团队的工艺水平和制作技能也快速提升,他们作为实践而生产的陶瓷产品大受市场欢迎,以至于研究所每年为学校创收1000多万元人民币。

1989年,李遊宇被作为交换教授,派到日本大阪艺术大学讲授中国陶瓷。每周两节课后,有时间他就继续研究、访问。他走遍了日本所有的陶瓷产区。日本古代也受中国陶瓷的影响,在全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制瓷工艺后,现在已完全形成了自己大和民族的特色,并挤进了现代世界陶瓷强国之列。

作为中国陶瓷专业的青年学者,无论在哪里,他都受到日本同行的尊敬。他在讲中国陶瓷的辉煌历史时,也是慷慨激昂,底气十足;但当讲到现代陶瓷部分,他心里就不免发怵,深感汗颜。迄今为止,世界各大拍卖行瓷器拍卖创下天价纪录的,都是中国的瓷器。在日本,他也看到了被日本奉为国宝、每年只公开展出几天的“耀变天目”。这只产于我国宋代吉州窑的瓷碗,能够闪烁一圈圈幽幽的光,光因何而生,至今还是个未曾破解的谜。但同时,他在日本走访调研中,更看到了中国当代陶瓷的差距。当代世界级的名牌瓷器,已不再是产自中国,而是产自德国、英国、日本。中国的瓷器只能在国外的普通商场、超市,甚至地摊上廉价出售,而且绝大部分是贴牌加工产品。

在日本讲学期间,发生了一件令李遊宇深感震撼和刺激的事情。

当时,为了研究日本陶瓷,李遊宇遍访日本陶瓷界的权威人物。在拜访日本陶瓷考古泰斗腾岗了一时,李遊宇按照日本礼节给这位前辈行礼,可这位泰斗却面无表情,纹丝未动。然后,他以十分傲慢的口气告诉李遊宇:“你讲的中国陶瓷史,最早是我们日本人写的。”

这使李遊宇当场感到十分耻辱和震惊。尽管内心十分震撼,但李遊宇仍冷静地告诉腾岗了一:“中国陶瓷的研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陶瓷史已经重写,你会看到一本由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陶瓷史。”

拜访日本现代陶瓷的鼻祖山田光时,李遊宇遭遇了令他更加尴尬的问题。山田光问李遊宇:“你们中国的陶瓷在历史上很辉煌,为什么你们现代陶瓷却越来越不行了呢?”这是个令李遊宇窒息的问题。他忍住内心的悲情,坚定地回答:“这里面有很多历史的原因,但是,中国陶瓷文化的传统非常深厚,陶瓷的传统工艺还在,中国的陶瓷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会让中国的陶瓷重新发扬光大。”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虽然也让李遊宇感到难堪,却使他看到了我们陶瓷教育的缺陷所在。一天,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李遊宇被学生们要求当场示范中国式拉坯。当时,李遊宇看到学生们都能拉得很好,深知自己技不如人,所以找各种理由推辞。可学生们硬是拽着要他拉。实在推辞不掉,他就给同学们表演手工做茶壶,这是他的强项,总算抵挡过去了。事后,他对同学们说:“拉坯在中国是工人干的活,教授是不拉坯的。”日本学生们很奇怪,在日本,教授拉坯都是一流的。李遊宇认识到,这是我们陶瓷教育的缺陷,教育方式得改。后来他自己练就了全套陶瓷工艺的好手艺。他说,这应该是作为一个陶瓷艺术家最基本的要求,却被我们忽视了。

在日本的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一个中国陶瓷人的心。李遊宇开始深度地思考中国陶瓷的振兴之路,他的内心深处像是将要喷发的火山一样在积聚着巨大的能量。

李遊宇在回忆那段心路历程时说:“我是湖南人,性格上有个特点,就是不服输,有一种倔骡子精神,我想的就是一定要超过你,不能被你看不起。必须要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讲学结束后,日本人极力地用高薪地位等挽留他,但李遊宇不为所动。回国后,他重新走访了醴陵、景德镇、宜兴、石湾、潮州等中国的几大产区,在重新审视和调查中国陶瓷的现状后,他做出了一个令他人感到震惊的决定。

1993年8月,李遊宇毅然决然辞去上海大学教授的公职,开始了他振兴中国陶瓷的不懈追求。

一步跨越三千年

李遊宇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者,创立了中国第一家民办的陶瓷研究机构——上海汉光陶瓷研究所,竖起了“汉光”这面重振中国陶瓷的大旗。“汉”指代中国,也指中国瓷器诞生于汉代。“光”指重振辉煌,发扬光大,照耀世界。他决定用自己下半生来实现这个目标。

李遊宇分析,中国陶瓷近代的落后是暂时的,世界几大陶瓷巨头如德国的麦森、罗森泰尔,这些世界名牌实际上至今也未能赶上中国历史上陶瓷的工艺。中国的优良制瓷传统还在,论手工技术,中国还是世界第一,落后的只是思想观念以及在落后观念下衍生出来的陶瓷产品。

深度思考之后,李遊宇认为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根本上超越。他要创造出一种在技术、材质、原料、器形和装饰风格上都有别于史上中国瓷器的精品。他说,那些可以量化的标准,一定要做到史无前例。他的追随者们说,我们都相信他这个人特有的潜质和梦想,他的惊人的艺术创造力,还有他那股湖南人特有的倔犟劲头。

1993年秋天,李遊宇在上海城乡结合部的龙华地区一所中学租下一间平房,做了两个烧制陶瓷的窑。他和他的同伴们像一群虔诚的炼丹家,在两个炉子边,开始了无数次的试验。

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李遊宇的超越之路只能选择研发这条成本最低的路。但经费对李遊宇来说仍然是个难题。在研究所创办前,为了解决经费问题,他默默地为宜兴紫砂厂做了两年顾问,积累了一点经费,但不到一年钱就用完了。为了研究经费,李遊宇不得不一边给人家做顾问、讲课、做设计等,一边研发汉光瓷。

为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李遊宇再度重走各大陶瓷产区,解读历代官窑,遍访民间艺人,挖掘瓷艺精华。

李遊宇和他的创作团队以“7501”主席用瓷作为研究超越的蓝本。“7501”被说成不是官窑,胜似官窑,是中国瓷器工艺和技术上的顶级水准。他认为“7501”之所以成功,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打破了历史成规,有独创性,而中国陶瓷的出路就在于超越前人。李遊宇从轻工业部陶研所弄来了“7501”的残片和历史资料,进行理化分析,发现“7501”瓷的冷热膨胀系数上有缺陷。李遊宇试图从材质、工艺、造型、装饰、设计等各方面超越“7501”。

另一方面,为了超越世界顶级品牌,李遊宇跑遍了国外久负盛名的皇家瓷厂和陶瓷产区,潜心研究他们的长处,并把他们的瓷器买回来进行解剖,寻找超越的突破口。

材质是瓷器的根本。为了寻找优质高岭土,他和所有研究人员分散到全国各地去找矿。跑了全国上百个矿区,历经3年终于开发出最优质的原料和独创的6元配方。

1995年,李遊宇和同伴们创办了上海汉光陶瓷制造有限公司,并收购了一家乡镇企业废弃的陶瓷厂。这个陶瓷厂位于距上海城区50公里的邬桥镇,这里虽然交通不便,但最大的优点是非常安静。汉光瓷的研制就转移到了这个没有任何干扰的地方,拉开了持久战的序幕。

随后,李遊宇组建了精英生产制作团队,设计了汉光瓷独特的工艺流程,在各主要工序集中了一批从业10年以上,在同行中最优秀的技术工人,这些人个个身怀绝技,都已成为所从事工种的专家。但为了实现超越,李遊宇要求他们在工艺技术上超强化训练,把每一工序单独列为研究课题,探索各种方法,穷尽各工序的终极可能。

李遊宇强调:“我的原则就是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为了质量不择手段,采矿、选料、除铁、制泥、拉坯、利坯、成型、彩绘……都用纯手工操作并做到极致,就是不惜工本做到不能再好了为止。”

经过5年艰苦的研制攻关,直至确认各项指标和工艺都领先全世界的陶瓷,李遊宇才对外揭开汉光瓷的面纱。在这5年时间里,李遊宇没有卖一件瓷器。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3月,苛求每个环节,历经千万次试验,李遊宇终于“炼”成了被国内外公认为一举超过历代官窑和世界当今顶级品牌的“汉光瓷”。

至此,大师出山,惊涛拍岸,一步跨越三千年,汉光瓷巧夺天工,横空出世。

关键词:   李遊宇 | 陶瓷大师 | 汉光瓷瓶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风尚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风尚中国】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edit#fengsung.com

更多关于:   李遊宇 | 陶瓷大师 | 汉光瓷瓶   的文章

风尚热点推荐

你可能还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