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练精诚善处 1900-1991年间林风眠画作
文章导读
沉练精诚善处 1900-1991年间林风眠画作_二十世纪的中国像一段穿越山岭的铁道,崎岖难免。生于动荡年代的林风眠,带着一颗至善的心和老一辈的坚持,在风雨之间为中国艺术开闢出一方宁静天地。
林风眠,1900年生,广东梅县白宫镇人。他本来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凤鸣,但在留法期间,他最初到了巴黎远郊丹枫白露(Fontainebleau)——一个有着优美风景的小镇学习法文,在那里,他把名字改为风眠,依风而眠,从此成了他毕生画作中诗意的落款。他的画风融合中西,这与他在1919年至1925年间留学法国有莫大关系。
〈仕女〉水墨、颜料,68.6x66.6 CM仕女是林风眠画作中常见的题材,在多幅仕女画作中都能看到类似的构图:古装仕女的面容以平涂画出,五官一笔勾成,具东方韵味,以坐姿佔画面前景,呈现大三角构图,后方以长颈花瓶平衡画面。背景以直线分割的色块组成,却和前景人和物呈对比色,营造强烈对比观感。为了达至色彩统一,仕女髮饰、衣带和鲜花相呼应,细部可见水墨勾勒线条,衣领、裙裾的半透白若隐若见,气质不凡。整体线条明快质朴,用色明亮,仕女神态安静,却自有一股生气。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季拍品,以230万港币拍出。
当时正值欧洲视觉艺术的黄金时期,他就读在欧洲艺坛举足轻重的巴黎美术学院,师从学院派大师柯罗蒙(Fernand Anne Piestre Cormon)学习油画,期间到众多美术馆流连忘返,不论中西,不限形式,一概成为他学习的对象。他最喜欢塞尚、莫内等印象派画家,在大师作品之前,他并不急着模彷技法,而是试图去感受画家在创作时的激情和艺术精神,累积成一种对自然、对美的感受力。这种以感受、表现为先的风格,令一切绘画中的元素如线条、色彩都是他表达自己的方式,因此他能在中西艺术的差异当中找到全新的发展方向。抱着这样一个新方向,一同当时许多留学海外的学子,林风眠在1925年圣诞节,携同法国妻子以及初生女儿回到中国,当时正处于一个变动的年代,林风眠受到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文化救国”的口号影响之下,提出“艺术救国”,以艺校校长身份培育艺术人才,又带领学生策划多次艺术运动,最后也因政局的问题而以失败告终。历经抗日战争、中国内战,差不多50年间,种种误解、牢狱、诬衊、抄家,这些几乎打在当时每一个中国艺术家、作家身上的痛苦,林风眠也未能逃过。时代的无奈,国民痛苦的现状,艺术发展的停滞,个人的蒙受冤屈,和家人分离……诸多打击只是让林风眠显得更沉默,更孤独,却不能令他放弃手中的画笔。林风眠格体的形成,就像一颗温润的珍珠,是历经沙石磨练的成果。林风眠格体有几个重要的特色:第一,弃立轴横卷取方纸作画;第二,东方水墨和西方色彩的共融。他以方纸作画,用强劲朴拙的线条描绘事物,以写意方式呈现客体的美感,情感内敛沉练,水墨的运用不拘于传统,而是以水墨为画作添上一份的意境。他常创作的题材包括自然风景、剧曲人物、仕女、静物等,这次从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拍中选了两幅林风眠的作品,一幅为仕女图,一幅为荷塘风景,从他的作品中领略那一份远功利、爱自然的艺术精神。
〈荷塘〉水墨、颜料,41x50 CM林风眠的风景画以五、六○年代产量最多,和仕女图一样,他习惯就一个题材重覆绘画。这幅画传递出荷塘在阴天时分的景色,全图结构以荷塘为主,天空云层只佔画面上部,以水墨渲染天空云层堆叠的厚重,两只野雁在芦苇掩影间飞过,颇有孤寂之感。作品中色墨并用,以柠檬黄和翠绿点缀荷叶,风向水流、岸边倒影,都一一呈现,既有印象派的色彩技法,亦带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特别天空那一线留白,彷彿即将放晴,为画中低沉、孤寂的世界带来了一线希望。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季拍品,以314万港币拍出。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风尚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风尚中国】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edit#fengs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