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首次发现濒危鸟类朱鹮: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文章导读
陕西延安首次发现濒危鸟类朱鹮:环境保护卓有成效!近日,摄影爱好者郑秀宏在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葫芦河流域意外拍摄到了一只朱鹮。根据朱鹮腿上编号为061的黄色环志,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教授级高工、朱鹮专家常秀云确定这只朱鹮2002年在西安楼观台出生,2015年在铜川野化放飞,是一只19岁的雄鸟,能够在延安富县觅食、栖息,说明这里的环境也适合朱鹮的生存了。
全球最北!陕西延安首次发现濒危鸟类朱鹮(图片:郑秀宏 张大林 )
陕西延安首次发现濒危鸟类朱鹮
近日(3月6日),摄影爱好者郑秀宏在陕西延安富县直罗镇葫芦河流域意外拍摄到了一只朱鹮。
根据朱鹮腿上编号为061的黄色环志,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教授级高工、朱鹮专家常秀云确定这只朱鹮2002年在西安楼观台出生,2015年在铜川野化放飞,是一只19岁的雄鸟,能够在延安富县觅食、栖息,说明这里的环境也适合朱鹮的生存了。 据了解,朱鹮种群从1981年在汉中洋县重新发现至今,野外活动记录最北为人工野化放飞的铜川。
常秀云介绍,这只朱鹮出现在延安富县,改写陕北地区没有朱鹮活动的历史,也意味着野外朱鹮栖息地向北又扩散了160多公里。
目前这只朱鹮所在的位置是全球朱鹮分布的最北的一个位置,说明陕西这40年的朱鹮保护非常有成效。
朱鹮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是鹮科朱鹮属动物,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2008年)。
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朱鹮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
朱鹮的习性
性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向后,但不突出于尾外。白天活动觅食,晚上栖于高大树上。 [11]
朱鹮的食性
主要以小鱼、泥鳅、蛙、蟹、虾、蜗牛、蟋蟀、蚯蚓、甲虫、半翅目昆虫、甲壳类以及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等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活动在白天。通常在水边浅水处或水稻田中觅食,也见在烂泥中和地上觅食。在地上觅食时常慢步轻脚行走,两眼搜觅前面地上,发现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浅水处或泥中觅食时主要靠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觅食物。
朱鹮的迁徙
原来在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北方和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秋季多要迁到日本南部和中国黄河以南至长江下游、福建、台湾和海南岛越冬,也有部分留在朝鲜越冬。而在中国和日本南部繁殖的种群,通常不迁徙,为留鸟。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的种群亦不迁徙,繁殖期后向四周游荡。在7月份曾在离巢区20km远的地方发现已离巢的幼鸟。
关键词: 朱鹮 | 濒危鸟类 | 延安首次发现濒危鸟类朱鹮
相关文章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风尚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风尚中国】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edit#fengs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