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风尚

“知识跨年”成风尚

编辑: Kim 内容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19-01-09 11:54

文章导读

“知识跨年”通常选择当年的热点话题,将专业知识重新定义,与诙谐幽默的段子相连,增加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跨年的节庆氛围,更引发情感共鸣和思考。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12月,这种有趣又有料的跨年新风尚再次流行起来。吴晓波“国运70年”年终秀、白岩松“对话Z世代”、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浙江卫视《2019思想跨年》轮番登场,在创造话题、收割流量的同时,还收获了格调和深度。

 伴随着对知识的欣赏步入新年,打破了传统节日的体验方式,让受众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符号化表达,而是注重追求精神层面更有意义的东西

跨年夜,一直是媒体平台收视的必争之地。随着一年一度各大卫视跨年晚会混战的结束,传统以歌舞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娱乐跨年越发呈现疲态,豪华的明星阵容、酷炫的舞美设计等大招频频失灵。与此同时,一种以思想碰撞、干货分享为特点的跨年形式——“知识跨年”逐渐成为狂欢跨年夜的一股清流。

“知识跨年”通常选择当年的热点话题,将专业知识重新定义,与诙谐幽默的段子相连,增加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跨年的节庆氛围,更引发情感共鸣和思考。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12月,这种有趣又有料的跨年新风尚再次流行起来。吴晓波“国运70年”年终秀、白岩松“对话Z世代”、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浙江卫视《2019思想跨年》轮番登场,在创造话题、收割流量的同时,还收获了格调和深度。

“知识跨年”的流行,得益于近年来得到、知乎、喜马拉雅等内容付费平台的火爆。在互联网技术的催化下,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时间不够用、知识碎片化不断强化着现代人的“知识焦虑”和“本领恐慌”。内容付费平台因此诞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延伸出很多商业性的跨年演讲活动,有的还成了具有品牌号召力的演讲IP,俘获了大批受众,甚至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运作体系,取得了巨大成功。

“知识跨年”渐成气候的背后,反映了当下青年一代对传统节日认知的转变。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节日的庆祝主要诉诸热闹的氛围和情感的交流。将知识分享放置于跨年这一极具仪式感的时间节点上,通过分享过去一年的观察和思考,帮助人们在年终岁末盘点收获,为这一年郑重地画下句号,从这个角度来看,知识跨年更加贴近辞旧迎新的内涵。

可以说,用知识步入新年,打破了传统节日的体验方式,让受众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符号化表达,而是注重追求精神层面更有意义的东西。在跨年夜,用满满的知识力量引领大众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让那些在快速变革的时代里焦虑与疲惫的心灵得到温暖与慰藉,对于引领健康向上的跨年新风尚,是值得提倡的。

欣喜的是,“知识跨年”已经不再是网络上意见领袖的专利,越来越多的高校学者开始加入其中,尝试运用互联网思维和融媒体传播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通过打造“跨年慕课”将知识跨年和教书育人相结合,体现了高校的学术担当。2018年12月31日晚,中国传媒大学就上演了一场主题为“见证:文化40年”的跨年直播公开课。在持续4个小时的演讲中,观众和主讲者一道重温了过去的文化记忆,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文化所取得的巨大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据统计,当晚公开课在线观看人数达2224万人次。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用知识分享的方式跨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未来,期待有更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可以加入到“知识跨年”的行列,利用互联网传播技术扩大学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引领知识分享。可以预见的是,当知识分享者和观众达到同频共振的时候,“知识跨年”就不仅仅是一场观点的碰撞,而是社会大众共度佳节的新民俗。这场新时代的新民俗活动有望成为中华“年节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1

关键词:   风尚 | 知识跨年 | 吴晓波 | 白岩松 | 罗振宇   

相关文章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风尚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风尚中国】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edit#fengsung.com

更多关于:   风尚 | 知识跨年 | 吴晓波 | 白岩松 | 罗振宇   的文章

风尚热点推荐

你可能还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