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资本市场青睐,干细胞预防肿瘤将成现实?
文章导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关于调控人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机理研究取得突破,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据悉,这一发现有望降低分化程度不足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如成瘤性等),从而满足再生医学研究对细胞的需求。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关于调控人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机理研究取得突破,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据悉,这一发现有望降低分化程度不足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如成瘤性等),从而满足再生医学研究对细胞的需求。凭借这一突破,干细胞应用转化方面能否取得突破,能否真正用到临床上预防肿瘤?
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这个成果研究确实是具有突破性的,但是否马上就能应用到临床及肿瘤预防,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干细胞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需要更多企业介入,投入更多资金和更大力气进行,才能真正发挥其应用效果。
干细胞应用转化是产业短板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干细胞产业发展迅猛,涵盖了包括上游—干细胞采集和储存、中游—干细胞的增殖与药物研发、下游—干细胞的治疗应用,已形成全产业链模式。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近百家不同规模的干细胞公司从事干细胞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干细胞库的建立和干细胞及相关产品的应用,2015年干细胞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维持在50%以上的高复合增长。 虽然干细胞产业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我国干细胞产业盈利主要集中在存储业务方面,干细胞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则成为我国的短板。如在干细胞技术产品的开发方面,国际上已有10款干细胞制品批准入市,我国目前只有国家卫计委批准设立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可以提供临床应用。虽然早在2005年和2006年,国家药监局曾受理几个干细胞新药临床试验,但最终都被退回申报单位。虽然我国在干细胞产品研发方面起步较早,但因政策法规滞后,至今未有干细胞新药问世也是一件憾事。
汉港控股等资本入局,产业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利用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将这些干细胞研制成为各种细胞治疗产品、组织工程产品、护肤抗衰产品,形成真正的干细胞再生医学产业,既满足潜在的巨大社会健康需求,也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是一项伟大的健康工程,其产业价值及前景普遍被资本看好。
因此,有更多传统企业在日前投资了干细胞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趋动力。如汉港控股,作为老牌地产企业,已着手跨界进军干细胞产业,打造集采集、研发、临床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 据悉,汉港控股进入干细胞市场,将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和金时代生物作为战略伙伴,并以此为依托。在产业上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达成合作协议,在医院开展干细胞采集、存储业务;在产业中、下游,依托金时代首创的肿瘤细胞储存技术和其独家所有的异基因靶向特异性肿瘤杀伤免疫细胞,专注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研发、临床应用,解决肿瘤病人术后的免疫系统恢复问题。
相关研究人士介绍,干细胞相关政策法规滞后、行业标准缺失,严重阻碍了整个干细胞产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汉港控股,以及其他跨界资本的入局,终将为整个产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产业不断发展,相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会进一步完善, 并将促成更多干细胞应用转化的完成,从而用于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以及退行性疾病的预防,推动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