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奢侈品  > 腕表  > 手表品牌故事

朗格:砂岩奇景与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

编辑:andy 内容来源: 奢侈品新闻2016-04-08 14:42

文章导读

2015年,德国萨克森的朗格制表公司发起拍摄项目,旨在将品牌家乡德国萨克森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工艺传统介绍给中国人民。中国摄影家逄小威先生积极投入了该项目,他以旁观者冷静的视角,以萨克森的自然、历史、人文、工商传统与人物为对象,拍摄了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6666;' href='http://brand.fengsung.com/alangesohne/' >朗格</a>:砂岩奇景与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

萨克森小瑞士 摄影:逄小威

德累斯顿以南的易北河谷,有一处与捷克接壤的国家森林,名叫萨克森瑞士国家森林公园,俗称萨克森小瑞士。漫步其中,见壑谷渊深,林木葱郁,一派深山老林之景。其间巨石奇异,险峰俊秀,状如圆柱的岩石挺拔而伫,千姿百态,或成排而起,或兀自独立,鬼斧神工,气势非凡,在长满苍松、橡树和白桦的山上,如城似堡,匪夷所思。沿山路而行,移步换景,古树参天,山岚清凉,松涛阵阵,鸟鸣虫吟。一路盘旋而上,歧途纷出,曲径通幽。不出几时,渐见众山尽收眼底,群谷皆在眼前。不远处,古朴的巴斯台(Bastei)石桥,在巨岩夹拥间,横跨险壑,凌空而驾。山下,易北河宽阔平缓,飘带般逶迤而行,两岸碧草翠绿,林木葱郁,村落盘踞。红瓦白墙和青山绿水,胜比天人合一,演绎万般田园风情。

18世纪,有两位瑞士艺术家,被聘前来德累斯顿美术学院任职。一日,这两个名叫钦格和格拉夫的瑞士人结伴郊游。一路东行时,偶见天边霞光里若隐若现的一座平顶山,其顶平缓宽阔,巅峰并无,及至进入周边山林,又见奇岩遍布,不同凡响。令两人讶异无比的,是眼前美景似曾相识,甚像他们瑞士家乡的侏罗山(Jura)。从此,两人彼此书信往来时,开始使用“萨克森小瑞士”一词表示当地景观。后与家乡亲朋好友通信时,亦用“萨克森小瑞士”,描述萨克森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

其实,在此之前,这片茂林及其巨石,一直被称为“迈森高原”,它西接厄尔茨山脉,东临劳西策山区,一路延伸到波西米亚地区。但瑞士艺术家的精彩对比,激起了德国作家歌秦格(Wilhelm Leberecht Goetzinger)的思想火花。歌秦格开始大书特书,将迈森高原的景致与瑞士的详细对比,并出版成书。这本出版物对萨克森小瑞士自然景观生动的描述,使此地名声大震,渐渐遐迩闻名。世人如获至宝,开始长途跋涉,蜂拥而至。 尤其是画家、文人和音乐家等,将萨克森小瑞士奉为灵感之源。面对暮色里阴森荒凉的巨岩,卡尔.玛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获取了《魔弹射手》(Der Freischuetz)的诡秘音符,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e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和路德维希.李希特(Ludwig Richter,1803-1884)寻觅到山水寄情的精神归宿,卡尔.麦(Karl May,1842-1912)更是在这片广袤的森林和众多的怪石间,挖掘出他作品里那些印第安人神秘的踪迹。如今,攀岩的勇士们,还在峭壁悬崖上,找到了自我挑战的极限运动。

朗格:砂岩奇景与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

圣母大教堂,德累斯顿 摄影:逄小威

虽说萨克森小瑞士周边的山峦成分,主要属于火山岩或花岗岩,但山林中蔚为壮观的岩石,则大多是白晋砂岩,来自地壳变化间的山脉挤压和河床冲蚀。中世纪,这个奇石嶙峋的战略要地,曾有过不少用于防御和贸易往来的古堡,其中,也有不法之徒的窝点。如今,这些千年古堡大多成为废墟,唯有始建于13世纪的国王岩堡垒(Festung Koenigstein)和洪恩石堡(Burg Hohnstein),尚得幸存。巴斯台石桥边那座著名小城堡已今非昔比,孤傲而立的“鹰岩”,虽曾因其古堡而闻名,亦时过境迁,成为攀岩者的天堂。1990年,自易北河至捷克边境,方圆93平方公里的萨克森小瑞士奇观,被定为国家森林公园。若非因易北河上的“森林小宫殿”新桥,它早已与德累斯顿一起,被名副其实地载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百年来,德累斯顿的地标建筑,无疑是圣母大教堂。原先建于11世纪的圣母大教堂在18世纪初被拆掉。1726年,在原地建起的新圣母大教堂,可谓一座巴洛克极品。圣母大教堂原为天主教堂,后在宗教改革时期成为路德宗新教教堂。新圣母大教堂的设计家为生于木匠家庭的巴洛克建筑大师乔治·贝尔(Georg Baehr,1666-1738)。他采用圆形拱顶和砂岩拼建等建筑技术,历时17年,将大教堂建成了世上最大的砂石建筑。圣母大教堂的圆顶,即所谓“石钟”,也是德累斯顿令人瞩目的标志之一。

1945年2月13日,这座地标倒在盟军无差别的大轰炸里。当年的宗教事务督查魏奈特(Weinert)曾经写道:“当我于2月15日大约11点钟,冒着奶状的雾气,前来寻找圣母大教堂的塔顶,简直被那一片虚无惊呆了。此前约莫一个钟头时,我太太出门找我,目击了那不可思议的悲惨瞬间,先是塔顶发出咔嚓般的颤音,渐渐塌陷,接着,在震天巨响中,教堂的外墙轰然倒下,浓厚的黑雾弥散开,笼罩了周遭的一切”。

面对令人揪心的现实,德国人或许无法相信,偌大的圣母教堂,曾经的信仰圣地和圣乐殿堂,德累斯顿人百年来引以为自豪的美丽标志,千真万确地于顷刻之间,化作一堆废墟。这堆废墟如同市中心的一片心灵荒漠,一道战争伤疤,让德国人眼睁睁地看了60个春秋。两德合并后的1992年,政府终于通过百姓捐款和英美等国资助,得以开始重建这座象征性的建筑。专家们花了17个月,才搞定方案,将多达22,000立方米的废墟之丘彻底清场。清场之后,250位技术工人除周日外每天三班倒,将15,000立方米的砂砖一块块砌起,其间插入了9万余块因岁月的洗礼和炮火的熏烤而呈黑色的旧砂岩砖,以示不忘历史…… 在这个长达数年的过程中,众多的起重机和近20,000个脚手架,成为德累斯顿一道异样的风景线。看着它,德国人心中的五味俱全,可想而知。

朗格:砂岩奇景与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

圣母大教堂,德累斯顿 摄影:逄小威

教堂还在重建时,内部一些区域已从1996年起,开始作为艺术展览场所和游客导览的去处,对外开放。2000年,萨克森国家乐团前往教堂,举行了首场演出,这座正在拔地而起的建筑,再度拥有高尚的音乐魅力。

2005年,圣母大教堂终于竣工。当天,德累斯顿举行了 “圣母大教堂重建落成典礼”,参与盛会者高达10万余人。除了德国总统和总理,世界各方政要,如英国王室等代表,也纷纷前来庆贺。端庄典雅、温和慈祥的德累斯顿美人圣母大教堂,在历经60年废墟后,终于又一次落户人间,与教堂广场上的马丁.路德雕像一起,一如既往地张开怀抱,护卫和平岁月里的芸芸众生。

2015年,德国萨克森的朗格制表公司发起拍摄项目,旨在将品牌家乡德国萨克森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工艺传统介绍给中国人民。中国摄影家逄小威先生积极投入了该项目,他以旁观者冷静的视角,以萨克森的自然、历史、人文、工商传统与人物为对象,拍摄了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代表作品将以《萨克森: 德国精湛工艺之乡——逄小威摄影展》之名于2016年4月24日至5月3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策展。

《萨克森:德国精湛工艺之乡——逄小威摄影展》

日期:2016年4月24日至5月3日(闭馆日:4月25日、4月30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3层13-17号厅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

开放时间:9:00-17:00 (16:00停止入馆)

1

关键词:   朗格 | 圣母大教堂 | A.Lange & Söhne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风尚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风尚中国】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edit#fengsung.com

更多关于:   朗格 | 圣母大教堂 | A.Lange & Söhne   的文章

风尚热点推荐

你可能还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