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健康

中国介护状况剖析:介护形式需求短板凸现

编辑:COCO 内容来源: 风尚健康2016-04-07 17:54

文章导读

  应对老年人及家庭的需要,目前全国各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介护形式。比如,以居家介护为主的保姆服务、小规模娱乐保健型的日间托老所、集体居住的养老院、个室化的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 这些介护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一部分老人的需求,却也各自存在着短板和弊端

  应对老年人及家庭的需要,目前全国各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介护形式。比如,以居家介护为主的保姆服务、小规模娱乐保健型的日间托老所、集体居住的养老院、个室化的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

  这些介护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一部分老人的需求,却也各自存在着短板和弊端。

  居家介护

  居家介护主要指家人或是保姆对老人进行照顾。这是国内传统的介护形式,也是较普遍的介护形式。

  但在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看来,由保姆提供的护理停留在非常一般的层面上,与现代康复护理的概念相去甚远。因此,对于老人的护理必须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服务。但专业护理人员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老年护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王振耀在任民政部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司司长时,就一直力图联合全国上千家养老院的院长推动长期照料护理联盟的成立。现在,他则在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平台上组建养老产业研究院,在社会上持续支持长期照料护理联盟,推动地方政府支持养老护理培训项目,以此促进养老护理专业的建立和发展。

  日间托老所

  这种形式在日本和西欧各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近年来在国内开始流行。国内的托老所大致有全托、日托、临时托三种形式,其中日托形式的利用者较多。

  日托型跟孩子上幼儿园相似,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白天集中到托老所,参加一些文体娱乐活动,由托老所对老年人进行照顾,晚上回家休息。而全托型的托老所性质与养老院相似,但一般来说比养老院规模小。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大力发展日间托老所。如天津市提出,到2015年,天津市街道和乡镇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达到640处,市内六区各建托老所2个以上,其他区县各建3个以上。

  不过,社区的托老所也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有观点认为,多数老年人都很节俭,平时一分钱也舍不得花,如果活动场所的收费与服务不匹配,他们就会感觉“不划算”而不愿意去。针对这一现象,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教授孙颖认为,管理人员应从老年人的兴趣出发,增加更多的活动项目和设施,让托老所具有老年人的特色,吸引老年人。同时在经费上,相关部门也应加大补贴力度,让社区工作人员有干劲。

  敬老院和养老院

  敬老院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主要的老人福利机构,以收留鳏寡孤独的老人为主,全部经费来自于国家或集体。

  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民政部对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明确提出“三个转变”,即由救济型向福利型转变,由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2003年,民政部起草了关于《社会福利机构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的指导意见,提出“国办民营,民办公助”的方针。随后,各地相继出台一些发展本地社会福利事业的优惠政策,使得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迅速发展。

  但很多民办养老院目前存在着入不敷出,甚至严重亏损的状况,再加上相关法规标准不完善,民营资本大多在观望,有观点认为,目前并非民营资本进入养老院的成熟时机。

  老年公寓

  从形式上看,老年公寓似乎与养老院有相似之处,但老年公寓却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国内出现的一种新的居住形式。老年公寓的居住环境和住宅设备的条件往往比较好,收费不菲,面向的是收入水平较高的老人。

  资料显示,1986年,全国首个老年公寓在安徽省安庆市诞生。1990年,上海第一个老年公寓在浦东地区落成。1991年,北京的第一个老年公寓也在清华园建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表示,老年公寓是目前开发形式最为多样的养老居住产品,产品形式及经营模式也很多样。但是,目前有部分项目因前期定位缺少合理论证,实际运营空置率较高。因此,她建议后来者一定要吸取现有经验,改进开发思路,做好前期定位、规划。

  临终关怀医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临终关怀医院首先创立于英国,80年代末中国导入这种新的介护形式。

  1988年7月,中国第一个老年人临终介护的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正式成立,1990年10月作为病房开始接收病人。随后,上海、北京、安徽、西安等省市也相继建成临终关怀医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100多所临终关怀医院,能容纳数千名即将走完人生道路的老人。

  作为养老链条中的一环,临终关怀非常必要,但同时专业性也较强,目前多由医护机构承担此功能。

 

1

关键词:   中国介护状况 | 介护形式 | 养老 | 临终关怀   

相关文章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风尚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风尚中国】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edit#fengsung.com

更多关于:   中国介护状况 | 介护形式 | 养老 | 临终关怀   的文章

风尚热点推荐

你可能还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