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隆重呈献「下一个目的地︰香港」双联展
文章导读
今春,苏富比将于2月26日至3月10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题为「下一个目的地︰香港」的双联展,当中包括「林伟而Living Collection个人收藏展」及「当代香港艺术展售会」两大主要部份。两展齐足并驰,共汇集逾50件当代香港艺术作品,为香港苏富比首次全面展示当代香港艺术的面貌。
香港逐渐在当代艺术界成为焦点,一群本地艺术家崭露头角。他们透过多元的媒介、细腻的感性及风格,侧面诠释香港这个城市,在当代亚洲艺术中独树一帜。今春,苏富比将于2月26日至3月10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题为「下一个目的地︰香港」的双联展,当中包括「林伟而Living Collection个人收藏展」及「当代香港艺术展售会」两大主要部份。两展齐足并驰,共汇集逾50件当代香港艺术作品,为香港苏富比首次全面展示当代香港艺术的面貌。
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苏富比非常荣幸能为林伟而先生举办这次意义非凡的展览,与艺术爱好者分享香港本地当代艺术家们的杰作和天才。林伟而热爱香港艺术,并对之有深刻理解,这使他在收藏家群体中显得与众不同。林氏的收藏既广且深,记录了香港艺坛及其艺术家们的蜕变及成长。与此同时,苏富比很高兴能以林伟而的收藏展为主轴,同场呈献一系列当代香港艺术作品,为艺术爱好者提供购藏本地创作的良机。」
「Living Collection」藏家林伟而表示: 「香港艺术于过去十年发展蓬勃,一直支持本土艺术的我,对此深感鼓舞。艺术已成为香港身份建构上独特的一部分,我很高兴能见证它在过去多年的演变。自2006年,我致力收藏香港艺术家的作品,尤其是一群逐渐冒起的优秀新进。他们的作品皆从细腻的个人角度出发,但却不乏对社会时事的敏锐触角,令我着迷。身为一名建筑师,我也喜欢探索在建筑或概念层面上以时间与空间为创作思维的艺术品。这次我很高兴能与苏富比合作,展出我的部分收藏,向一批在当代香港艺术发展关键时刻贡献良多的本土艺术家致敬。」
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资深专家黄杰瑜说:「近年,香港的国际级文化项目如西九龙文化区及M+博物馆如箭在弦,加上亚洲艺术市场交易热络,香港艺术日益于本土,甚至亚洲及国际间备受重视。香港的独特文化,让艺术家无论在题材及气质足以与其他当代亚洲艺术家回然不同,但却又与国际艺术语汇相通,令香港艺术虽然『本土』,却又『国际』,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位置。我希望『下一个目的地︰香港』能让大众,以至亚洲及全球藏家对当代香港艺术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让大家有机会开始收藏这独特文化底下催生的艺术结晶品。」
下一个目的地︰香港
林伟而Living Collection个人收藏展
「林伟而Living Collection个人收藏展」乃本次展览的主轴。林伟而先生自2006年开始收藏当代香港艺术,至今整整十年,是当代香港艺术的重要藏家,其个人收藏「Living Collection」至今已汇集逾200件作品,为本港最具规模的香港艺术收藏之一。林伟而不仅是著名建筑师兼设计师,且是位艺术家,更一直热心推动本地艺术。今次展览从林伟而的个人收藏出发,总览近年活跃于香港的艺术家约16件作品,包括周俊辉、何倩彤、杨东龙和区凯琳等,作品涵盖多种媒材,包括绘画、装置、录像以至混合媒介藏品,不少作品更鲜有公开展出。展览呈现藏家独特的艺术视野,并以本地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前卫艺术,引起观者的共鸣。
焦点展品
周俊辉(1980年生)《旺角,西洋菜街》
2004年作,油画画布,100 x 180公分
周俊辉早期「街道系列」重点之作,难得一见。作品描绘旺角街头,以全景式构图把香港街景尽览其中。它不仅是周俊辉的早期代表性作品,更包含艺术家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红色计程车。
杨东龙(1956年生)《黄竹坑 - 工厦和一幅肖像》
2015年作,油画画布,200 x 320公分
1956年生于福建,后定居香港,是上世纪移民香港的一代人。杨东龙曾于文革期间在内地创作政治宣传画,来港后的创作采取抽象表现主义,后转具像风格,以香港日常生活为题。作品包含写实的具像风,但同时充满出色的表现力。《黄竹坑 - 工厦和一幅肖像》以香港近年最为兴旺的画廊及艺术重地为题,同时在画面上展现了该地方多元及转变中的多个空间,尤如一幅黄竹坑浮世绘,让人神游其中。此作品同时属林伟而Living Collection 的最新藏品。
何倩彤(1986年生)《三三不尽的情事》
2015年作,丙烯颜料、木颜色、木,尺寸不限
何倩彤2015年个展中重点。她重新绘画Graham Greene的小说《The End of the Affair》的33个不同版本的封面,把小说中的三角关系重新演释,在建构的画面上寻找情感的真实。
区凯琳(1978年生)《给爸爸(或自己)的六十个问题》
2012至2013年作,铅笔、丙烯凝胶剂、油性墨、木床配件,尺寸不限
区凯琳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创作于艺术家父亲逝世后翌年。她将父亲的碌架木床拆解,并把60条对父亲的提问刻划在木板上,表达女儿对父亲的思念。区凯琳透过创作把情感永远留在作品之中,流露女性艺术家暗藏理性秩序的独特感性。
石家豪(1970年生)《历任共二十八位香港总督》(部分)
2010年作,彩色铅笔、水彩纸,各72 x 100 公分
下一个目的地︰香港
当代香港艺术展售会
参照林伟而收藏展的脉络,苏富比将同场策划「当代香港艺术展售会」以作呼应。展售会推出逾40件来自16位香港艺术家之绘画及数码媒体艺术作品,包括周俊辉、石家豪、杨东龙、关尚智、林穴、区凯琳、林东鹏及何倩彤等。部分艺术家延续收藏展中作品的创作思路,透过各种媒介及风格去演绎自己的香港经验,其题材源自生活,视角从个人出发,表达个人对香港社会近年急促转变的反响。展售会展出作品当中,不少在创作上与林伟而的藏品相互呼应。艺术家延续其艺术思维、主题或风格。两展同场举行,让观者微观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区凯琳与周俊辉的作品便是一例。(详见以下展品介绍)
焦点展品
关尚智(1980年生)《我家晾衣架上的升/ 降旗仪式》
2007年作
频道录像,数码录像HDV,彩色,立体声,1分47秒
关尚智,「HUGO BOSS亚洲艺术奖」2013年首届得奖者。此作是其早期重要行为创作,纪录他于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把97年香港由英国殖民统治回归中国的国旗升降仪式,移师家中的晒衣架上进行。作品展现关尚智的达达主义倾向(Dadaism),其中的戏谑,是对社会、历史及权威的批判及讽刺,展示艺术家以至香港在历史面前的无力感。
林穴(1968年生)《无题 (2015-01) 》
2015年作,水墨纸本,37 x 139公分
林穴,自学绘画,2013年获邀于威尼斯双年展主场馆中展出。其深居简出,曾于深山隐居多年。《无题 (2015-01) 》是他以树枝沾墨方式所创作的代表作品。远观像传统山水画,近看则纵横交错,俨如不同植物组成的有机体,神秘慑人,弥漫异样美态。林穴是旅居香港的中国传统文人之化身,展示香港艺术家如何在自身混杂的文化环境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林东鹏(1978年生)《殒落世界(一)》
2014,压克力彩、炭笔板本,74 x 97 公分
林东鹏的创作从传统绘画出发,把不同物料聚合及拼贴,立足于传统文人思考,却有新山水画的内涵,建立起独特的风格。《殒落世界1号》来自其「沉世绘」系列,从未公开发表。作品结合木刻及绘画,雕刻的木碎被刻意遗留画框中,对艺术家而言,绘画是物料、动作韵律及时代精神的沉淀物,此作正好把当下时代精神以林东鹏独特的创作手法凝固起来。
杨东龙(1956年生)《街角》
2013年作,油画画布,200 x 135.5 公分
《街角》贯彻杨东龙写实具像风格,以繁忙的街头上班族为题,人们各自埋首电话中,虽挤在一起,却互不沟通,恰似香港当下缩影。
周俊辉(1980年生)《南华早报 -「新竞争法」》(左)
2015年作,塑胶彩画布,150 (高)x 100 (宽)公分
《毛记电视-「的士大佬低调撑Uber」》(右)
2015年作,塑胶彩画布,150 (高)x 100 (宽)公分
周俊辉在展售会中以全新创作风格,延续对其标志性主题——计程车的描绘,包括《毛记电视 -「的士大佬低调撑Uber」》及《南华早报 -「新竞争法」》,借用对传媒及网上媒体的戏谑及复制,表达他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并侧写了香港当下状况。
区凯琳(1978年生)《提示 ﹝信差在那儿﹞》
2015年作,铅笔、木颜色、塑胶彩、麻布,122 x 122 x 5公分
区凯琳继《给爸爸 (或自己) 的六十个问题》(见第三页)后,创作了三张〈提示〉系列及《外祖父与孙儿看见的蓝》,以感性的绘画风格,描绘着艺术家的所思所想,四幅作品皆首次曝光。
石家豪(1970年生)《四季(男版)》
2014 年作,水墨及不透明水彩,绢本,30 x 80 公分
展览详情
开放日期及时间:2016年2月26日至3月10日
星期一至五:早上 10 时至下午 6 时
星期六:早上 11 时至下午 5 时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地点:「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香港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一座五楼
查询:(852) 2822 5566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风尚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风尚中国】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edit#fengs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