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惠:动因源于一张男童照片
文章导读
“盐碱滩里改天斗地的风雨艰辛,人性改造的艰难困苦,那其中,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有催人泪下的情事,有热血以殉的惨烈,还有无边的失落和惆怅。”我省一级作家张晓惠,昨天在长篇纪实文学《北上海》研讨会上感慨说,一张13岁男童的旧照片,引出了她写作这部作品的动因。
“盐碱滩里改天斗地的风雨艰辛,人性改造的艰难困苦,那其中,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有催人泪下的情事,有热血以殉的惨烈,还有无边的失落和惆怅。”我省一级作家张晓惠,昨天在长篇纪实文学《北上海》研讨会上感慨说,一张13岁男童的旧照片,引出了她写作这部作品的动因。
《北上海》是张晓惠耗费3年多时间创作的纪实长篇作品,谈起创作构思,她告诉记者,一次她随作协采风团去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采访,“一张黑白老照片引起了我的好奇,就是作品一开头,我写到的主人公田崇志的那张照片。他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0多年,一天不拉地用日记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装了满满一个大木箱,让我很感动。随着那段岁月在我面前展现,我觉得有责任,也有冲动去将这群人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有了这本书。”
张晓惠介绍,1950年,上海劳动教养所将旧上海的小偷、二流子、乞丐、妓女、无业游民,以及一些流浪儿童,还有国民党军官的弃儿等,近8000名的男女老少迁居到盐城大丰濒临黄海的盐碱滩头垦荒。“他们与芦苇和海鸟同生共栖,与苦难和命运抗争拼搏。”张晓惠以田崇志老人的日记为线索,串联起整个作品,“田崇志是国民党军官的弃儿,他是名副其实的北上海守望者,从13岁到这块土地,直至现在,他是这块土地从荒凉到繁荣的见证,同时他也是这片土地走向繁荣的创造者。”
在写作时,张晓惠说她将自己放进去,“和他们一起挣扎一起欢笑,有的章节,写时泪水潸然而下。写之时很认真很用心,很怕自己的笔触对不起北上海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苦难与血泪。”让张晓惠感动的是,她从田崇志老人的眼里,日记中,没有看出半点的抱怨,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