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专家敦促提升业界诚信
文章导读
“中国的食品安全确实在好转,这点我坚信不疑。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严格标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局前副局长、艾奇逊集团顾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艾奇逊(David W.K. Acheson)博士说道。
近年来,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中国的消费者逐渐失去信心。即便如今的情况有所改善,但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俨然已成为一项挑战。一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官员在《中国日报》独家采访中提到。
“中国的食品安全确实在好转,这点我坚信不疑。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严格标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局前副局长、艾奇逊集团顾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艾奇逊(David W.K. Acheson)博士说道。
(大卫·艾奇逊,David W.K. Acheson)
在2014年的一项有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中,48%的受访者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表示不悦,而在2012年,这个比例为29.7%。食品药品行业发展及规范研究中心采访了十来个省份的4,258名民众,最终得出这一报告。
艾奇逊博士提及,即使在美国,食品召回也十分普遍,但透明公开是赢得民众理解及支持的关键。
“消费者渴望知道的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改进,怎样确保问题不再发生。”艾奇逊博士的同事——食品安全专家,艾奇逊集团顾问公司首席财务官梅勒妮·诺伊曼(Melanie Neumann) 这样认为:“良好的沟通能帮助重建消费者的信心和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
(梅勒妮·诺伊曼Melanie Neumann)
艾奇逊博士认为,重建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步骤包括: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理解食品供应链。而在食品召回问题上,美国与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逻辑。在美国,“食品召回”是食品企业的平常举措,因此引发的对企业的相关制裁并不严重。
诺伊曼女士说:“在中国,情况则截然相反。一旦发生召回,那就意味着宣称整个系统的彻底失败。”她建议中国的监管者应该履行职责,向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定义和区分。诺伊曼说,以2014年“上海福喜事件”为例,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的供应商——欧喜集团所属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声称发现使用过期肉进行生产。“但是,并没有任何消费者因为该事件死亡或者生病。这其实是食品质量问题,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但在中国,二者的概念却被混淆。而就我的经验而言,更多所谓的‘安全问题’根本不是‘安全问题’。”
“福喜事件”仍然在调查当中。欧喜集团在华的11家工厂被迫停产,许多工人也因此被遣散,不得不开始寻找新工作。“从政府发布的消息中,我读出一条信息,那就是有些坏事情发生了。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我们无从所知。”艾奇逊博士表示无奈。
消费者需要知道真相,任何调查和真相都应该迅速告知公众。“沉默会带来恐惧,引起人们可怕的揣测。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用真相面对公众是最好的选择。”诺伊曼女士认为。
她同时提到,在中国,类似于企业负责人获刑的严重惩罚会引发公众恐惧,使事件真相更不明朗。我们需要企业的解释,告知公众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怎样发生的,是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杜绝问题再次发生。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参照全球标准,提升食品安全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