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施女童关爱基金带留守儿童上海过年
文章导读
由帛施女童关爱基金发起的爱•汇聚在沪外来建设者留守子女上海行开营仪式在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于2月7日隆重举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虹口区团委和区妇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向阳花青年公益社代表,上海各大媒体以及留守儿童和家长出席了开营仪式。
由帛施女童关爱基金发起的爱•汇聚在沪外来建设者留守子女上海行开营仪式在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于2月7日隆重举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虹口区团委和区妇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向阳花青年公益社代表,上海各大媒体以及留守儿童和家长出席了开营仪式。
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父母的爱,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物质和精神上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今年春节前,20名来自河南、江西、安徽和湖北的留守儿童在帛施女童关爱的资助和安排下,来到他们父母亲生活工作的城市--上海,与父母相聚团圆,在父母的陪伴下感受和体验上海这座大都市。
这群孩子的父母亲均为在沪打工的家政人员和环卫工人。他们为上海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地做出了贡献,但是却牺牲了自己家庭的幸福,不能照顾和关爱自己的孩子。这次的公益行动帮助这群外来的城市建设者实现了他们与家人团聚的心愿,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天伦之乐。
秦真:呼吁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
在2月7日的开营仪式上,帛施女童关爱发起人秦真女士和大家分享了留守儿童项目发起和创办的心路历程。秦真女士说:“很高兴看到我们来自河南,安徽,江西,山东,重庆和湖北的留守家乡的孩子们在今天来到上海,欢聚在爱•汇聚的大家庭,亲身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现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这些孩子中很多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弱、性格孤僻等由于父母缺失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对留守女童来说还有遭遇性侵的问题。我们发起这次留守儿童上海之行的目的是想号召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帮助留守儿童的事业中来,用实力让责任落地。我们希望推行的公益模式是体验式公益、开发可循环项目,通过农村产业升级,创造就业岗位来吸引劳动力回流,从根源上着手改善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我们衷心地祝愿年轻朋友们上海之行玩得开心,过一个快乐的假期,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过一个欢欢喜喜的团圆年。”
上海市虹口区团委书记陈晓峰也在仪式上向留守儿童送上寄语祝福:“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上海的市民提供了便利和帮助。他们的工作很辛苦,在此我们要谢谢他们。希望你们这次在上海能玩得开心,过一个有意义有收获的假期。”
留守儿童:“想着想着爸妈也就忘了”
开营仪式现场,一场亲子拓展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父母和孩子组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用瓦楞纸、塑料管等材料搭建一个心目中的家园。来自重庆的刘珈均正专注地在纸板上设计一个栅栏,并请妈妈帮忙剪出轮廓。刘珈均已记不起上一次和父母一起做游戏是什么时候了,他不到两岁时,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下兄弟俩和爷爷奶奶留守乡村。
每周和父母通一次电话,一两年和父母见一次面,刘珈均渐渐把这份思念埋藏在内心深处,“一开始很想他们,但想着想着也就忘了。”但在他的笔下,总是不经意流露出割舍不断的亲情。他画下一双翅膀贴在纸墙上。“我想有双翅膀能飞到他们身旁。”如今,和家人团聚的新年愿望终于实现。
留守儿童们设计的家园有些稚嫩却令人动容,来自河南的崔迎奥和父母一起搭建了一座“幸福家园”,“爸爸妈妈,我们团聚了!”几个大字引人注目,而在这之前,他从未和父母一起共度过新年。
务工人员:“对孩子有太多亏欠”
说起孩子,务工人员们提到最多的是“亏欠”。崔迎奥的父亲是一名环卫工人,每年春节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刻,回家过年成为一种奢望。正处发育期的男孩“日长夜大”,老崔每年回家总是感慨错过了孩子的太多成长经历。
刘珈均母亲在上海从事家政服务,让她心酸的是孩子这几年心理上的变化,“有几年回去孩子好像变得跟我很陌生。”有一次她问孩子是不是希望妈妈留下来照顾他们,孩子想了想漠然地摇摇头。“现在和他们打电话就多聊聊生活上的事,基本不太问学习。我们没有尽过力,也不能要求他们怎么样。”不过,今年即将面临中考的刘珈均还是心存不小的志向,他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上加把劲,考上当地的区重点高中。
在接下来的八天时间里,主办方为这些留守儿童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行程和活动。孩子们将参观上海地标性的大楼和博物馆,走近上海老洋房和本地的孩子一起玩弄堂游戏,到长风海洋世界领略海底世界的奇幻,在西郊公园与动物亲密接触,还有游览科技馆和参观上海名牌学府等活动。
留守儿童是中国近些年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反映出的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所缺乏的公正均衡和人文关怀。帛施女童关爱基金希望通过这次公益活动,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外来打工人员回到他们的子女身边,让更多的留守儿童重新感受到父爱和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