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  > 度假  > 城市&城事

醉美太湖,吴中有“名堂”

编辑:阿荣 内容来源: FS风尚旅游2014-12-19 19:23

文章导读

醉美太湖,吴中有“名堂”,走进太湖最美的地方,用镜头捕捉她丰饶秀美的轮廓。走进她的内心深处,才发现,她也是个有“名堂”的女子……在吴中的老宅古巷中,明善堂、惠和堂外;还有各种风格的“名堂”,礼和堂、宝俭堂、怀德堂、怀古堂……它们经过时光的打磨,遗留下来,古朴沧桑,斑驳陆离,成为吴中大地上的瑰宝。

眷念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街一巷,一草一木;

眷念这里的每一种幸福,舌尖的,视觉的,心灵的;

走进太湖最美的地方,用镜头捕捉她丰饶秀美的轮廓。

走进她的内心深处,才发现,她也是个有“名堂”的女子……

明善堂——雕梁画栋的艺术之堂

在东山,有一个古老的村落,那弯弯曲曲长达数里的古街上,被岁月磨得光不溜秋的青石板能照出人影。粉墙黛瓦,残垣断墙,整个古村就像是一只即将展翅的飞燕,正欲乘风飞上蓝天。在这个村落里,有一处江南民居瑰宝——明善堂。其雕刻之精细,在江南明代建筑中实属罕见,它是一座砖、石、木雕刻和彩绘并举的艺术之堂。

明善堂是清初进士张延基的故居,这里的一砖一瓦,丝丝缕缕中,蕴藏着民族生命的密码。砖雕门楼,飞檐翘角,宛若牌坊。空白无文的门楼横匾,寓意“白璧无瑕”,象征着张延基的为官清廉。石雕墙门上雕刻着的吉祥喜庆的图案,曲线优美流畅,形象生动,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

 

值得一提的是厅柱上的对联: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不如宽厚待人;它为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惠和堂——唐伯虎恩师的故居

墙皮剥落、露出层层青砖的古建筑诉说着昔日的繁盛,街道青石板、青砖路上深深的印记仿佛将人带入明清时代。沿着古村的石板路向里走,便到了明朝名臣王鳌的故居——惠和堂。

“惠和堂”三字取自《论语》,即惠风合畅,给人恩惠,使人和乐之意。惠和堂规模宏大,制作精湛,前后共五进,纵轴三路。门厅中间是唐伯虎画的《王鳌出山图》,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等江南才子都是王鳌的学生。

 

惠和堂门楼精工细作,雕梁画栋,历经岁月风霜的冲刷,依然生发着宰相故宅的灵光。踩着吱吱作响,摇摇弋弋的明清地板,古朴之气从脚底传来。凭窗远眺,古宅进深五进,纵向三路并进,黝黑的砖瓦,历经岁月打磨,仿佛给人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

 

显志堂——榜眼冯桂芬的远大抱负

木渎榜眼府第是晚清启蒙思想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具有典型的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穿过门厅,宽敞的大厅豁然呈现,远远便可见堂中悬挂的“显志堂”匾,字体古朴凝重,是当年冯桂芬所题,显示了他远大的抱负。

显志堂是冯桂芬招待贵宾的场所,厅内陈设古朴高雅,宽敞高爽,气宇轩昂,反映了他的儒雅风范。不难想见当年冯桂芬在家设修志局,“集九邑才俊,商榷一堂”的盛况。

屏中正门一幅盛懋的山水中堂《秋舸清啸图》,有联曰:“涧流浚多生我禾稼,泽皋之上来观柘桑”,由冯桂芬自撰并书,反映了冯桂芬晚年爱恋家乡和向往恬淡生活的思想情愫。

在吴中的老宅古巷中,还有各种风格的“名堂”,礼和堂、宝俭堂、怀德堂、怀古堂……它们经过时光的打磨,遗留下来,古朴沧桑,斑驳陆离,成为吴中大地上的瑰宝。

1

关键词:   吴中 | 太湖 | 名堂 | 明善堂 | 礼和堂 | 宝俭堂 | 怀德堂 | 怀古堂   

相关文章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企业观点,与【风尚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风尚中国】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edit#fengsung.com

更多关于:   吴中 | 太湖 | 名堂 | 明善堂 | 礼和堂 | 宝俭堂 | 怀德堂 | 怀古堂   的文章

风尚热点推荐

你可能还会喜欢